第413章 定論
為了避免下屬為難,李治很貼心的弄了一場不記名的投票,還不給他們協商的機會。
陳青兕在宗室的選擇上沒有遲疑,在李世民時期,李唐宗室還是很厲害的,但此刻李唐宗室自李道宗逝世後就沒有多少可以拿的出手的了。
鄭王李元禮固可稱其賢德,精勤善政,頗有名聲,但並無武功在身,跟李道宗是完全沒得比。
就算矮個裏拔高個,李元禮是唯一之選。
至於公卿的選擇,陳青兕有過猶豫的。
李績、許敬宗兩個選擇。
陳青兕最終還是選擇了許敬宗
李績遠比許敬宗更有資格,但李績最大的特點是不爭。
他已經不在乎自身的榮譽了,真要選擇他,萬一受到外力的逼迫,為了照顧自己的後人,難保不會將到手的榮耀讓出去。
許敬宗就不一樣了,他沒有硬功績,能夠拿得出手的還是配合李治收拾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有權臣之實,卻並未有干禍國之事,反而於國有大功。
他這一事跡,後世未必就能得好名聲。
何況陳青兕還知道許敬宗背地裏還幹了許許多多的蠢事,尤其是在史書上的妄自改動,隨心所欲至讓人髮指。
所以許敬宗死後,廟堂上的官員察覺出許敬宗的真面目後,提議給他上諡號為「繆」。
作為一個幹了一堆醜事的人,急需一件偉光正的政治事件。
封禪是最好的政治籌碼,有了這個政治資本,就算東窗事發,李治也得保他。
只要許敬宗獲得這個名額,陳青兕估摸着許敬宗就算面對武皇后的壓力也不會放棄的。也許,還能造成兩人的不和
念及此處,陳青兕毫不猶豫的寫下了許敬宗的名字。
同一時間,李績也寫下了自己的決定:李元禮跟陳青兕。
李績對時局看得太透,他知道就李唐現在的政局未來一定大亂,而陳青兕這樣的人多半是能夠笑到最後的。
倒不是李績對於陳青兕多有信心,而是陳青兕所表現出來的才能,那是能夠抵定乾坤的存在,這樣的人可以不重用,但一定得留着,關鍵時候不論對內對外都能有大用。
動這樣的人,那是自毀長城的舉動,只有那些遺臭萬年的昏君才會幹的事情。
李治固然比不上太宗皇帝,卻也應該知道這個道理。
因此李績斷定,不管未來如何,就算一時失意,遭受貶黜,也會被保護起來,在關鍵時候啟用。
這也是李績押寶陳青兕的原因,如他這樣的人才太難得了。
李元禮在這方面隨意的多,身為皇室宗親,他恪守本色,與廟堂內部大臣無私下往來,也不懼任何人。昨夜許敬宗特地上門拜訪,談及此事。他給了對方面子,說會支持他,卻也沒打算真支持,反正是不記名的投票,誰知道呢?
李元禮將宗室的一票投給了魯王李元懿,至於公卿的一票,投給了自己的好友戴至德。
許敬宗這時也寫下了自己的答案,李元禮、陳青兕。
許敬宗也是有自己的考量。
李元禮這個皇親位子是毋庸置疑的,至於公卿,許敬宗壓下毛遂自薦的衝動
總之有資格的公卿就你們幾個,許敬宗想來想去還是陳青兕的可能性最小。
他太年輕了,固然功績沒有的說,但資歷實在不足,選他對自己的威脅最小。
何況昨日他已分別得陳青兕、李元禮的首肯,四票中得了兩票,立於不敗之地。
李治收好投票,看着收集上來的名單,李元禮三票高中不意外,但陳青兕年紀輕輕便得兩票,着實讓李治有些驚訝。
想了想,李治飽含深意的說道:「諸位的意思,朕明白了。待朕思量一二,再給諸位答案。」
四人一併退下。
陳青兕給了許敬宗一個會意的眼神,然後告辭離去了。
他心底念着寶貝兒子的學塾的事情,打算親自去虞家學塾、孔家學塾、顏家學塾去看一看。
依照便捷的路線,陳青兕先到了離自己最近的孔家學塾。
作為孔子的後裔,儘管他們部分族人為了承襲的所作所為,讓人不齒。
但這個時代孔穎達這一脈的孔家祖孫還是有真才實學的。
尤其是孔穎達,他修編的《五經正義》,在李世民的支持下,直接成為了儒家正統,打破了關東文化的傳承。
得知陳青兕的到來,孔家書塾的大先生孔安親自出來迎接。
「陳先生能光臨書塾,蓬蓽生輝!」
孔安今年七十有六,鬚髮花白,撐着拐杖,腳步蹣跚,但聲音卻是洪亮。
孔安對於陳青兕很是熱情,他一大把年紀了,並不在乎陳青兕現在的身份如何,而是陳青兕在教育上的貢獻。
一篇蒙學的《三字經》,加上一篇勸學的說理文《師說》。
僅憑這兩篇文章,便奠定了他對教育行業卓越的貢獻。
孔安幾乎一輩子都在教書育人,深知《三字經》以及《師說》的價值,今日能夠與本人一敘,縱然一大把年紀,依然喜不自勝。
孔安領着陳青兕向內堂行去。
此時正好是課間休息時,年少的學生在院裏嬉戲。
他們玩的正起勁,在他們路過的時候,卻同一時間停了下來,他們十數人本能的上前,欣然有禮的向孔安行禮。
學生們年長的十餘歲,小的七八歲,禮節卻非常標準自然,行為舉止也很得體。
孔安微微頷首,介紹了陳青兕。
一聽是陳青兕,學生們情不自禁的發出了低呼。
這聲音很小,可十數人的聲音匯集在一起,卻也匯聚成了一陣呼聲。
陳青兕的出身,詩文,還有功績,以及現在的年紀,那絕對是偶像級別的存在。
孔安咳了一聲。
學生們立刻收起了驚嘆,向陳青兕見禮,直呼:「陳先生!」
孔安領着陳青兕入了內堂,沿途也見過不少學生,與之前的一樣,給陳青兕的感覺這裏的學生都很有禮貌。
兩人在內堂入座,陳青兕也說明了來意。
孔安道:「入學絕無問題,老祖思想,有教無類,只要令郎肯學,老夫自會傾囊相授。這醜話得說在前頭,這老夫這裏,不管是尚書的孩子,還是寒門子弟都一視同仁,有過必罰,絕不容情。」
陳青兕對此並不在乎,說道:「嚴師出高徒嘛,這點道理,在下還是知道的。」
陳青兕還是很滿意這孔家書塾的,學習氛圍極好,所有學生都很懂禮,在禮節上給了陳青兕很特別的感覺。
想來孔家書塾最大的特點就是禮儀,孔子一生最求禮樂,作為後人重禮無可厚非。
陳青兕所身處的後世,已經不再重禮,將許多禮節視為封建糟粕,但其實身在這個時代,他覺得講禮不見得是壞事。
父子母子之間,朋友之間,夫妻之間多點禮節,還是有必要的。
陳青兕拜別了孔安。
前往下一個目的地,東城的虞家學塾。
虞家家主此時還在上值,並不在家中。
但得知陳青兕是為自己的孩子求學而來,門房立刻引薦了書塾的西席陸玄之。
陸玄之聽說陳青兕來了,小跑着出來迎接。
陸玄之吳郡吳縣人,字又玄,祖上是吳國的大都督陸遜,進京趕考卻不想水土不服,錯失了機會,便寄宿於世交的家中,一邊教學,一邊鞏固自身,等待下一屆科舉。
身為江南人,陸玄之將陳青兕視為偶像。
以他的家室,原本可以操作一番從基層入仕,但他卻因陳青兕的緣故,一心想着科舉入仕,這才在洛陽教書。
陸玄之文學功底深厚,不想竟成就不小的名望。
陸玄之領着陳青兕進了虞家學塾。
虞家學塾又跟孔家書塾不同。
如果說孔家書塾重禮,虞家學塾就是重性,修身養性的性。
虞家學塾里的學生學的知識都是大差不差的,但虞家學塾這裏有專門練字養性的課程。
華夏數千年,一直以毛筆書寫。
練毛筆字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情。
尤其是練好毛筆字,更是如此。
能夠靜下心來練字,確實是難得的養性方法。
陳青兕對於虞家學塾,也很滿意。
學禮,養性,各有千秋。
陳青兕一時間也不知如何選擇,最終決定去最後一家,西城的顏家學塾去看看。
陳青兕遞上拜帖,顏育德、顏萬石兩位堂兄弟一起出來迎接。
兩人對於陳青兕的態度並沒有如孔安、陸玄之那般熱忱,反而有些驚疑,不知所以。
直到陳青兕說明來意:「家中長子已到蒙學之齡,聽顏家學塾之名,特來拜訪。」
顏育德、顏萬石這才放下擔憂,熱情的將陳青兕請入書塾。
相比孔家書塾、虞家學塾的生員充盈,顏家學塾就冷清多了。
孔家書塾、虞家學塾各年齡的生員加起來少說有上百人。
而顏家學塾不過一起加起來也不過四十餘人,尤其是從生員的衣着打扮看來,少有達官貴胄之後。
陳青兕倒不在意這些,他想知道顏家學塾的風格如何。
陳青兕一時間竟沒看出來,顏家學塾生員雖少,但學習氛圍卻一點都不輸於孔家、虞家學塾,只是他並未看出顏家學塾的特點。
直到路過一間教室,聽到裏面的先生竟在講數術,堂下的童子也聽的十分認真。
陳青兕側耳細聽,先生講的是《九章算術》。
顏育德見陳青兕如此,忍不住道:「陳先生乃當世文壇泰斗,竟對數亦感興趣。」
陳青兕說道:「在下有些偏科,並不擅長此道,卻也知數乃經國大道,只是常為人所忽視。卻不想貴學塾有專先生傳授此道。」
顏育德一時不知如何回答,他其實並不怎麼喜歡數,但祖上是這麼安排的,他不敢違背祖訓。
顏萬石卻道:「陳先生有所不知,家族之推公教學方式略有不同,他反對士大夫飽食終日、輕視技藝,提倡『實學』,說學子不應只讀孔孟,得學經世致用的知識,如數術、如農學等。他在《顏氏家訓》中強調,萬事萬物皆為師表,學以致用是根本。治一經可弘聖人之道,不分貴賤。」
陳青兕聽得不住點頭,說道:「之推公,這一番話,可謂至理名言。」
陳青兕興致大起,繼續參觀顏家學塾。
果然發現顏家學塾並不只是教孔孟之學,教學的風格重實學,非大道理。
在他拜別顏育德、顏萬石的時候,心中已經定下了鏡鏡蒙學之處。
面對自家媳婦,陳青兕說道:「今日為夫分別去了三家學塾,三家皆有極好的學習氛圍都是值得託付的學塾,只是為夫更喜歡顏家學塾,認可他們的理念方式。」
蕭妙宸見陳青兕第二日就處理了此事,歡喜道:「郎君喜歡顏家學塾,自有郎君的道理。那就定下顏家學塾罷」
定下了長子的啟蒙大事,夫妻兩人都很高興,見鏡鏡正在與晴空玩耍。
陳青兕牽着蕭妙宸的手,悄悄的離開了。
第二日,陳青兕精神抖擻的在兵部公幹,然後他得到了李治的傳喚。
來到貞觀殿的時候,許敬宗正在一旁坐立不安。
陳青兕也在一旁等着。
李績、李元禮隨後逐一而至。
李治見四人坐定,說道:「朕經過細細思量,決定遵從卿等的建議。亞獻便由鄭王負責,至於終獻」
他頓了頓,目光最終留在李績身上,說道:「就勞煩英公了!」
什麼提議都是假象,真正的決策,唯李治一人而決。
許敬宗一臉失落。
陳青兕倒也無所謂,只是心中在想:這人選是真依大眾,還是他一人之意?
定下了亞獻、終獻的人選,四人又針對封禪的細節諮詢了李治的意見,然後才出宮分別。
陳青兕出了皇宮,將在宮城外等候的周奎叫到一旁,對他說道:「暗中尋幾個人將亞獻、終獻的人選傳出去。」
內定還不夠,陳青兕要讓此事成為既定事實,讓所有人都知道人選已定。
當亞獻、終獻人選定下的消息傳到後宮,城府極深的武皇后,最終沒忍住,摔壞了手中最喜歡的茶盞
()
1秒記住品筆閣:www.pinbige.com。手機版閱讀網址:m.pinbi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