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群英薈萃
楊炯正襟危坐,顯得有些拘謹。
陳青兕驚嘆楊炯的年紀,但卻不敢小覷他的才華。
初唐四傑中楊炯、王勃兩人成名最早,都是屬於孩童時期就能作詩寫文章的奇才,都是孩童時期就成名的代表。
但相比漸漸消失於眾的王勃,楊炯一直都生活在大眾視野之中,接受世人考驗,且一直成為所有人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尤其是去年,他弟子科及第。
弟子科也叫童子科,唐代制度中,凡是十歲以下能夠熟讀《孝經》、《論語》的兒童,就可以參加科舉考試,中第者可以獲得出身資格或立即授予官職。
結果楊炯不但能夠熟讀《孝經》、《論語》,便是六經文章也能娓娓道來。
李治驚嘆少年英傑,直接任命其待制弘文館,成為弘文館最年輕的生員,也是最年輕的官身,從而名動天下。
不過陳青兕並未見過楊炯,只是聽說楊炯入弘文館之後,整日混跡館內求學,吃住皆在弘文館,醉心學習,進步神速。
陳青兕自不會去屈尊見一個孩童,只是聽到關於楊炯傳言的時候,略微有些期待與這位神童的第一次會晤,倒不是對名人的崇拜,而是想看一看因為自己的出現,楊炯會成長成什麼樣子。
王楊盧駱,初唐四傑,四人皆是唐朝文壇改革的先驅,他們的存在,對於盛唐文化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但王勃、楊炯與盧照鄰、駱賓王是不同的,彼此之間相差了一代。
盧、駱二人出生的時候,正是宮體詩、上官體最興盛的時候。兩人一開始也學宮體,只是在學習中,發現了宮體詩的不足,嘗試改變詩風,從而走在變革的路上。
王勃、楊炯則年歲小一些,他們成年之後,唐朝的文壇已經開始變革了。
宮體詩、上官體雖然依舊是主流,卻也有了不和諧的聲音,王勃、楊炯順着不和諧的聲音反抗着南朝的齊梁文化。
時代的發展進步是一步步來的,前人推動變革,後人繼承前人的路,不斷摸索不斷改變,直至走上正確的道路。
王勃、楊炯就是摸索前進的後人。
陳青兕這邊情況特殊,作為後來人,他直接推行後世成熟的盛唐詩、文,繞去了高宗、武周乃至於中宗、睿宗數十年的發展彎路。
這種方式有利有弊。
原本一二三四五六的過渡,詩文改革平緩自然,並沒有造成風波,就是時間長了一點。
但現在陳青兕直接捨棄了過渡,直接從一快進到了一百,步子邁得太大,也造成了雙方沒有緩和的餘地,兩撥文化強烈的碰撞。
不過這也是陳青兕想要的結果
所以他很期待,楊炯這樣原本一生都致力於文化改革的才子,面對全新的風貌,他會有什麼樣的表現。
結果楊炯竟直接尋上了門,這讓陳青兕有些意外。
「小狀元!」
陳青兕叫了楊炯的雅稱,童子科及第嚴苛的來說不算是狀元。但他表現的太好,皆呼他為小狀元。
「晚輩慚愧!」
楊炯臉色微紅,在他人面前他還敢領受,可陳青兕這裏卻有些害羞。
陳青兕向來健談,儘管第一次與楊炯見面,也毫不生分,問道:「小狀元對於當下的文壇有何看法?」
楊炯目光炙熱,說道:「晚輩以為,現在的文壇,可用本末倒置四字形容。」
他一點也沒有膽怯之意,有着超於年紀,甚至超於尋常大人的成熟穩重,面對陳青兕依舊侃侃而談:「不論宮體,還是上官體,過分關注聲律對偶,講所謂六對、八對,過於重視辭藻華麗,忽視了詩文本質。詩詠誦詠自我心聲遭際,文當抒發真情自我流露。正如先生所言,大唐因有大唐的氣象,詩文也當從狹窄的宮廷天地引到廣大的市井,從狹小的台閣到山川邊塞,不能居於一物。」
楊炯說這話的時候,手腳並用,道:「晚輩初聞先生提出的『文道合一』,若醍醐灌頂,對先生提出的改革,感同身受」
他說着拜服道:「晚輩想追隨先生,一起革除文壇浮靡之習。」
陳青兕對於楊炯的回答並不意外。
楊炯改革之心是初唐四傑里最堅定的,甚至可以用出淤泥而不染來形容。
歷史上沒有陳青兕的出現,這個階段朝廷的上流社會以上官體所代表的宮廷詩風為主:沒有陳青兕,李治便重用上官儀與關東士族打擂。
楊炯自十歲中童子科及第之後,便入弘文館學習。
弘文館那是上官儀的大本營,他身旁的人都是主學上官體,在這種情況下,他且衝破了上官體之風,開拓了新的詩風。
不過也因為如此,楊炯在弘文館呆了十六年
可楊炯能夠站出來表態,說跟隨自己,還是讓陳青兕大感震撼,也有些感動:「小狀元可知你將為你今日之言,付出何等代價?」
楊炯道:「晚輩知道,晚輩無愧。先生,晚輩確實年少,卻有自己信仰。在弘文館這些時日,晚輩越是了解南朝文化,越覺得心中堵得慌,這並非晚輩想要學的東西。先生的『文道合一』,讓晚輩看清了自己想走的道路,看清了前路坦途。實不願再與弘文館裏的那些迂腐蠢蛋虛與委蛇。」
楊炯才華橫溢,性氣豪縱,歷史上沒有陳青兕的《黃鶴樓》、《大鵬》以及《師說》、《憫農二首》等詩,他還能在弘文館潛心學習,但現在有了陳青兕的幾首跨時代的詩,開了眼見的楊炯已經瞧不上宮體詩文了,甚至於上官體都一樣看不上。
看着將自己的同僚說成「迂腐蠢蛋」,陳青兕想到了四個字「恃才傲物」。
不過他倒沒有別的想法,換成是他有楊炯這樣的天賦,別說是人,狗朝着自己吠犬兩句,也得罵回去。
「當真不悔?」
陳青兕並沒有拒絕,他有王炸在手,對自己的贏面有很大把握。
歷史上倒在改革路上的幾人仕途都不順,想來沒有受到針對。
楊炯真有勇氣跟着自己,自己帶他上青雲路又何妨?
楊炯高聲道:「不悔。」
「好!」陳青兕道:「那你我便一起革除文壇的浮靡之風。」
長安開遠門。
富嘉謨向着西方翹首以盼,好似望夫石一般。
直至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自己的視線之中。
來人一席黑色勁裝,騎着棗紅馬,腰掛長劍,正是他等候的人在西方從軍的駱賓王。
「觀光兄」
富嘉謨興奮的叫喝一聲。
「好久不見,富兄,可是福氣滿滿。」
相較離別初,富嘉謨胖了也不止一點。
富嘉謨道:「生了兩個兒子,確實福氣滿滿。」他看着變瘦了也變黑了,更變壯實的駱賓王,問道:「一切可好?」
「樂不思蜀!」
駱賓王給了自己的答案,說道:「此次豁出一切至西方從軍,為兄心中也是忐忑。可自從到了玉門關,一切都變了。為兄看到了在長安、江南永遠見不到的壯闊景象。兵戈鐵馬,氣勢恢宏。李將軍待我也極好,很是器重信任,在他帳下,很是順心。」
富嘉謨想到京中局勢,猶豫片刻,道:「也不知將此間情況告之觀光兄誰對誰錯。」
他的改革的信念堅定不移,只是對於未來的勝負,並無把握,駱賓王在西方如此開心,卻放棄了一切,不遠萬里而來,有些後悔自己的決定。
駱賓王並沒有正面回答,而是拉着富嘉謨的手,向開遠門的右處石碑走去。
巨大的石碑靜靜屹立於開遠門外,石碑上雕刻着着九個字「西去安西九千九百里」。
駱賓王指着石碑道:「只有到了西方,踏上了安西的地圖,才能真正感受到這石碑上記載的是什麼。我大唐萬千大好兒郎,用血汗打下的恢弘盛世,就應當有盛世之風。某為先生帳下先鋒大將,焉能錯過如此場面?既來此處,自當無悔。」
富嘉謨重重點了點頭,帶着幾分不可思議的道:「觀光兄不只是詩文豪邁了許多,人也如此。如何?是先隨我回家,還是去拜見先生?」
駱賓王不假思索的道:「先去富兄家中洗漱,然後再去拜會先生。我這一身風塵僕僕,去拜會先生,太不雅觀。」
富嘉謨道:「也好!」
駱賓王跟着富嘉謨至他家中洗漱。
富宅並不大,駱賓王就在客房,而富嘉謨靠着門口與之敘舊。
駱賓王問道:「現在京中什麼情形?」
富嘉謨道:「精彩紛呈。」
「怎個說法?」駱賓王很是好奇。
富嘉謨思考片刻道:「現在陳先生並未親自下場,上官侍郎,還有薛侍郎也未下場。但下面的人斗的很厲害,雙方在各個場合都有爭鬥。到底是宮體、上官體腐朽過時,還是盛唐體譁眾取寵,各抒己見。」
駱賓王問道:「勝負如何?」
富嘉謨道:「比想像中的要好的多。一開始我們這邊全然不是對手,對方人數太多,聲勢太大。」
駱賓王也不覺得奇怪。
讀書為了什麼?
陶養情操?
這是扯淡。
讀書就是為了當官。
只有先當官,才能考慮其他。
駱賓王自小就學宮體詩,也學上官體,這是他們這類以文采揚名的文士最快捷的出路。
隨着學問的堆積增加,思想境界的提升,駱賓王才對宮體、上官體生出了質疑。
在其他地方,或許因為文化普及的原因,宮體詩缺少受眾,可在長安在這京畿之地,宮體詩擁有超乎想像的簇擁者。
在京畿之外的地方推行盛唐體,或許能夠事半功倍,但在京畿推行,那真就有以卵擊石的感覺。
「現在呢?」
富嘉謨答道:「現在隨着盧升之、張孟將的介入,情況已經有所好轉。尤其是升之」他頓了頓,說道:「說句不中聽的話,升之的才華,可一點不遜色觀光兄。」
駱賓王知道富嘉謨口中的盧升之是盧照鄰。
這些年他在沙州玉門關一代從軍,憑藉東西商道的輝煌,他與富嘉謨的書信從未間斷,自己有了得意之作,還會寄給陳青兕評鑑請教。
富嘉謨也會將中原地區優秀的詩文寄給他品鑑拜讀,其中讓他印象最深的就是盧照鄰的詩文。
讀着他的詩文,駱賓王甚至有種惺惺相惜的感覺。
駱賓王道:「仰慕已久,恨不得一見。」
富嘉謨道:「這簡單,這些日子,我們幾個私底下常聚,以孟將為智囊。孟將就是張柬之,此人足智多謀,很是了得,也虧得他的謀劃,方才接連打了好幾個勝仗。尤其是十日前,在他的謀劃下,我們有意與上官侍郎之子上官庭芝對上,升之憑藉超凡的文采,以一首絕句拔得頭籌最覺的是,升之還臨時又作了一首上官體的詩作又將對方比了下去。那是何等精彩」
駱賓王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完全可以想像,作為上官體創始人上官儀的兒子,在斗詩上比不過盧照鄰也就罷了,連自己父親所創的上官體,也比不過對方
這臉不得丟到姥姥家去。
駱賓王道:「今日拜會先生,明日,富兄可接受孟將兄,與我認識。鄙人不才,以擅長宮體、上官體。」
富嘉謨卻一時無聲。
駱賓王正好洗漱完畢,走出客房,見富嘉謨一臉沉悶,眼眸中還帶着幾分憂色。
「怎麼了?」
富嘉謨輕嘆道:「奈何先生不擅長。」
駱賓王也是一怔。
在青溪縣的時候,他跟陳青兕多次促膝長談,自然察覺的出陳青兕的文學功底確實一般。
「先生之能,又豈是書本上的那些文字能夠說明的?」
富嘉謨道:「此事伱知我知天下皆知,我們的對手也知。他們奈何不得先生,難保不會由此死穴攻擊。」
駱賓王道:「走一步,算一步,我們先去拜會先生。」
他沒有接話,而是一往無前的走出富家宅邸,走向屬於自己的戰場。
()
1秒記住品筆閣:www.pinbige.com。手機版閱讀網址:m.pinbige.com
第332章 群英薈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