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書吧 > 其他小說 > 我在春秋做貴族 > 第332章 :該霸道時便霸道

    第332章 該霸道時便霸道

    關於智氏父子遭到刺殺的事情被重新提出來,反正再怎麼樣智氏都不會吃虧,願意認可哪一種說法都能當作刺向懷疑對象的利劍,更可以採取模擬兩可的態度來引而不發。

    衛國怎麼死的?他們就是無法拿出證據來證明自己沒有參與刺殺智氏父子,礙於智氏的實力比衛國更強,然後衛國死了。

    那一刻,進行刺殺的真兇一定是驚疑不定的態度,納悶衛國是不是真的參與了刺殺智氏父子,緊張自己的刺殺行為有沒有暴露,變得小心翼翼的同時,哪敢去對智氏滅掉衛國有反對意見。

    另外一點,哪怕沒有派出刺客的家族或國家,他們一來是忌憚智氏的實力不敢出聲,更多的是不想引火燒身,只能去當沉默大多數的一員了。

    前來共襄盛舉的楚國使節是子期,得知田乞也在「譚」地,見到智瑤就說道:「叛逆既在,為何不予誅殺?」

    別說,殺死使者這事,楚人真幹得出來,並且已經不止一次做過,只是以往只會殺死南方諸侯的使節,暫時一次都沒有對中原列國幹過。

    楚國的區別對待不是沒有其內涵,他們想要爭霸就不能拿在南方的那一套用在中原列國身上,要不然就是自己斷絕邦交渠道。

    智瑤聽到子期那麼說,心想:「難道楚國真的派人刺殺我?」

    別怪智瑤會這麼想,田乞是齊國的叛逆,楚國在爭霸期間是有跟齊國暗通款曲,交情應該不至於到齊國出現叛逆,楚國喊打喊殺的地步。

    所以,楚國是不是因為坊間出現他們參與刺殺智氏父子的言論,恨田乞不早點去死呢?

    只是,子期好歹是楚國的司馬,算是頂級高官之一,沒道理不懂什麼叫不打自招,不至於因為田氏在坊間放出楚國參與刺殺智氏父子的言論,幹這種自曝的事情吧?

    「彼時晉卿與我商談盟好,我維護晉卿尚且不及,怎有刺殺之舉?」子期看到智瑤露出了狐疑的表情,講起了當時智瑤是晉國身份足夠高的人之中,是唯一那個提議跟楚國修好的人。

    以常理而論,智瑤提議晉國跟楚國修好,確實對面臨吳國極大壓力的楚國有利,他們是應該給出正面的積極回應,不應該在那個時候刺殺智瑤才對?

    不過,考慮到智瑤曾經率軍破壞楚國吞併陳國的行動,並且還率軍進入楚國境內肆虐,也能夠算是有深仇大恨,有楚人刺殺智瑤又顯得比較正常。

    當前的時代背景之下,南方列國的刺殺之風盛行,發生刺殺次數最多的是在吳國。

    然後,吳國將刺殺風氣帶到了周邊的國家,楚國從某種程度上是被「感染」了。

    智瑤不置可否地笑了笑,問道:「楚軍何時北上?」

    子期是來了,只是帶來了五百多人,大部分還是照顧飲食起居的僕從,武士不到兩百。

    沒有記錯的話,也就是前年而已,晉軍還在渭水南岸殲滅了三萬楚軍,兩人暫時卻是對那件事情提都不提。

    作為勝利者的智瑤不提能看做是謙遜,其實就是一碼事歸一碼事而已。

    子期或許會提,只是楚國作為戰敗的一方,提出來多沒面子,也會影響到這一次楚國對齊國的干涉權。

    如果沒有去年楚軍在渭水南岸的大敗,以子西迫切想要培養白公勝的實情,前來「譚」地的人選絕對會是白公勝。

    之前是不是提到了「共襄盛舉」這個成語?事實上也是那樣,齊君壬薨逝前夥同逃亡的公族一塊將齊國端上了桌,傻子才不湊過來大塊朵頤,對他們不是一次盛宴又是什麼。

    子期臉色變得有些難看,說道:「不日便來。」

    智瑤一臉困惑地問道:「可是吳、宋不願放行?」

    楚國跟齊國不直接接壤,他們的軍隊想要北上,少不得跟宋國借道。

    宋國跟楚國是宿敵,雙方一百多年的時間裏打打停停,着實是讓晉國佔盡了便宜。

    恰恰是因為有楚國這個大敵的存在,宋國才會是晉國最忠實的盟友。

    這不,楚國有倒下的跡象,宋國立刻不是那麼甩晉國,趁着晉國無力干涉的機會,宋國一舉將曹國給吞了。

    十來年的時間之中,楚國連續吞併了一個國家和幾個勢力,甚至還有能力向正南方向以及西南方向擴張,證明了楚國對上晉國或吳國或許會被摁着打,楚國想教訓其他諸侯則是沒有問題。

    在這種現狀之下,尤其是宋國才吞併曹國沒有幾年的時間,宋國君臣是應該思考楚軍北上會不會順便干一把解放曹國的事業。

    哪怕宋國願意借道給楚軍北上,不是還有一個吳國會從中阻攔嗎?

    宋國夾在楚國與吳國中間,借道給了楚軍。

    吳國同樣提出借道的請求,宋國敢不答應?

    所以了,智瑤就一個問題而已,問得子期心中悲涼。

    子期說道:「夫差狼子野心,圖謀稱霸中原,不知晉卿如何作想?」


    用膝蓋骨想,行不行。

    智瑤在等待下文。

    果然,子期繼續說道:「我與晉爭霸,百年血戰,互有勝負,你我霸業皆盡衰弱,乃有吳蠻趁勢而起。如霸業輕易為吳蠻所得,列祖列宗豈能安於地下?」

    智瑤做出了沉吟的舉動。

    那麼,子期……或者說楚國是什麼意思?

    「智氏留有我軍兩萬餘,我願贖歸;我在宋與吳會獵,贖歸將士持晉刃來『譚』,功成之日,我寸土不佔,盡數奉予智氏。」子期說道。

    玩春秋版本的僱傭軍?

    就實而言,子期的提議好像挺不錯?他們能夠贖回「渭水之戰」被俘的楚軍,解決了楚國本土無法派遣軍隊北上的麻煩,智氏從中得了雙份的好處,楚國也再一次在中原大地刷了存在感。

    有什麼更深沉意圖的話?也許是楚國要用那種行為釋放出一個信號,楚國願意跟晉國修好,一旦智瑤答應下來,不止能破除參與刺殺智氏父子的輿論,還能當作是正式與智氏修好的起點,進一步再影響到晉國的其餘家族。

    如果只是從晉國的角度出發,智瑤不應該答應子期的提議,問題在於智瑤會站在晉國的立場,更加會因為自家的需要做出權衡。

    同意讓楚國贖回被俘虜的將士這件事情可大可小,哪怕智瑤心中已經有了決定,還是不會立刻給子期答覆。

    子期當然知道事情的進展會是怎麼回事,沒有奢望能夠立刻得到答覆,只要智瑤不第一時間拒絕,事情就是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後面,早就來到「譚」地的魏駒、韓庚、鍾全、狐解從自己的渠道得知子期的提議,相約找到智瑤想要獲得答案。

    他們之中,韓庚明確表達了楚國依舊是晉國勁敵的意見,認為即便不更進一步削弱楚國,也不應該做出助漲楚國實力的事情。

    鍾氏肯定也是那種態度,礙於他們實力弱小,有意抱上智氏的大腿,不敢隨意表達意見罷了。

    相反,一旦智氏明確表態同意楚國的提議,鍾氏不但會站在智氏這一邊,還會極力幫智氏找理由。

    狐氏脫離晉國的時間太久,早就遺忘了晉國與楚國的爭霸往事,缺乏對楚國的清晰認知,只能隨波逐流。

    有一點,狐氏跟鍾氏一樣想抱上智氏這條粗大腿,同樣是智氏怎麼選擇都會在後面大唱讚歌。

    「楚國西向盟好秦國。」魏駒說道。他說就說,偏偏是看着韓庚說。

    怎麼回事?

    魏氏不是在針對鄭國嗎?看來他們已經制定了南擴的戰略,楚國也就變成了魏氏可以爭取的對象。

    以魏氏的戰略需要來說,晉國跟楚國的關係正常化對魏氏非常有利,乃至於能夠決定鄭國的命運。

    所以說屁股就是能夠決定腦袋,魏氏沒有制定南擴戰略之前,他們一樣反對晉國與楚國修好,相反韓氏表現出比較無所謂的態度。

    現在,韓氏要西擴,偏偏楚國跟秦國攪和到了一塊,等於楚國變成了韓氏西擴的阻力,韓氏肯定就不樂意晉國對楚國有任何的讓步了。

    大家都不傻,怎麼會看不出魏駒跟韓庚隱隱約約形成對立?

    智瑤開口了,說道:「水無常勢,兵無常形,人無常態,事無常規。與國亦然。」

    春秋時代的人們不是講究一碼事歸一碼事嗎?

    魏氏可以跟楚國交流。

    韓氏也能在楚國幫助秦國時與之血拼。

    智氏則是能夠跟楚國維持好關係,等着某天化家為國時需要來自楚國的支持,雙方在某種層次上進行交易。

    其他家族想怎麼跟楚國玩,各自隨意呀。

    品味完智瑤那句話的人無不眼前一亮,他們還真能各玩各的,輪到國家層次再統一聲音。

    以前晉國的卿位家族各自負責邦交,其實也是這麼一種玩法,怎麼才過去二十多年,大家會給忘了呢?

    當然了,以前是每一個卿位家族單獨負責一個國家的邦交,並沒有出現過一個國家由一個家族以上去摻和,以至於之前真沒有想到還能這麼幹。

    他們又聊了另外一些事情,輪到談起怎麼處理齊國時,智瑤必須明確表態了。

    「諸位且歸『新田』,對齊之事,我家即可。」

    這不是什麼吃不吃獨食的事,智氏好不容易讓齊國熟透了,其餘人卻是想來分一杯羹?

    那麼,其餘家族的事情,智氏是不是也能隨時插手?



  
相關:  大明永樂  席捲天下  漢血  春秋大領主  大秦之帝國再起  超神學院的宇宙  在超神學院的那些年    諸天:劍行  影視都市從四合院開始  抗日之鐵血狂兵  萬古之王  紅樓之挽天傾  
武墓孤獨漂流武墓
爛柯棋緣真費事爛柯棋緣
搜"我在春秋做貴族"
360搜"我在春秋做貴族"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