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有些好奇,驚訝情報部的實力,竟然得到這麼快的增長,徐仁才沒有和眾人說起棋子是誰,但是眾將領從秦楚和他的話中,得到更多自信,至少在進攻金聲恆戰役中,不再是孤軍奮鬥,也不再是像個瞎子一樣,每到一地,也不需要一步一個腳印,用將士性命去攻城略地。
秦楚北上還有一個目的,就是黃穎,那是他心裏的痛,李猴子在江北已經找到譚功軒軍隊駐紮的地方,秦楚帶兵北上,一定要親手活剮譚功軒,為死去的戰友報仇,更要將黃穎帶回家。
眾人也對華南地區的混戰也有些厭倦,每一次和韃子血戰,都會有其他勢力在後背背刺,或者是要分兵抵擋其他勢力,周圍勢力的多如牛毛,也讓秦楚在夾縫中不能更進一步。
他麾下軍隊人數,轄區百姓數量,後勤都是短板,也因為地區狹小,很大程度上限制實力發展,需要去開拓更大的根據地。
和部將統一思想後,秦楚決定讓人和鄭成功等人商洽,明確標明他不會在廣東等地和鄭成功爭奪勢力範圍,但是作為回報,秦楚要求鄭成功等勢力必須給予一定補償,否則就兵戎相見。
這個任務秦楚讓情報部去完成,徐仁才還沒有開口表示同意,陳邦彥和張家玉都異口同聲說道,他倆和鄭成功相識,有他倆去說不定可以有更多的補給。
秦楚看着倆人爭先恐後的表情,笑道:「你倆自己決定,一人去鄭成功,一人跟着我,我軍一個月後出兵北伐,一個月之內必須準備好北伐的所有事宜,從行軍路線,後勤等各方面都要做好準備。」
諸位將領齊聲應道「是。」
全軍將士士氣高昂,眾人也厭倦在江南地區爾虞我詐,在打敗東瀛人以後,更想和韃子決一死戰,秦楚決定進攻韃子,也並沒有放棄大後方建設。
在柳州府還有第二師,在北上後,第二師應該繼續留守柳州府,還是和全軍一起行動?
秦楚想了很久,最終還是決定讓第二師在柳州府,這是釘在永曆朝廷心臟一顆釘子,以郭淵本領,以及西南等地錯綜複雜的局勢,郭淵有能力在夾縫中求生存。
秦楚也給郭淵送去一批新式武器,其中步槍五百隻,子彈十萬發,有這些武器,郭淵可以堅守懷城,實在堅持不下去,也可以帶領部下突圍。
秦楚其實也不擔心瞿式耜會進攻柳州府,瞿式耜雖然消滅潯州府東瀛軍隊,繳獲一大批武器彈藥,但是在梧州府還有數千東瀛兵,在惠州府作戰的鄭成功也繳獲一些東瀛武器,聽張家玉說,成功手底下還有一萬多西洋兵,這些西洋兵武器不如東瀛兵武器,但是戰鬥力高,有這些因素在,瞿式耜想一口氣吞併鄭成功等勢力,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秦楚為了表示尊重,下令全軍在肇慶府駐守,不得踏入廣州府半步,給鄭成功送去和平誠意,秦楚所做的一切,鄭成功等人看在眼裏,張家玉和陳邦彥最終決定,還是由張家玉去惠州府和鄭成功見面。
張家玉帶着秦楚的使命,再一次來到惠州府,在之前和鄭成功等軍隊進攻東瀛軍隊,倆人建立起戰友友誼,再一次見面,並不陌生。
張家玉來到惠州城明軍軍營,代表秦楚和所有將士和鄭成功問好,鄭成功和他不要客氣,說道:「張將軍,這一次回到惠州府,可是奉秦總督命令前來?」
張家玉說他是奉命前來,鄭成功這一個多月都在圍攻惠州城,眼看着惠州城城內東瀛軍隊糧草開始不足,只需要繼續圍困半個月,城內就會出現斷糧,城裏缺糧,就會不攻自破。
所以他心情很好,和張家玉也不見外,開門見山說道:「秦總讓你來,是開戰還是求和啊?」
張家玉輕輕一笑,說道:「國姓爺威武,領兵和東瀛鬼子血戰,是我輩軍人楷模,秦總督讓我前來,是為大明,更是為國姓爺前程。」
鄭成功兵強馬壯,又有一萬多西洋僱傭兵,在東南沿海地區實力最強。
雖然實力最強,可畢竟是臣子,朱由崧兵馬不多,卻是天子,有正統名義,麾下兵馬不多,守城足以,魯王是大明藩王,麾下兵馬也只是稍遜一些。
有着兩隻皇室軍隊存在,鄭成功並不是說一不二的存在,很多時候還被魯王和朱由崧,逼着做一些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這一次進攻東瀛軍隊,他的軍隊作為主力部隊,和東瀛軍隊硬碰硬,損失最大,要不是有西洋僱傭兵,實力將會下降到和魯王一個水平,繳獲的東瀛武器也都是三家軍隊一樣多,這讓鄭成功和部下很是不滿。
今日聽到張家玉一席話,鄭成
功讓左右出去,和張家玉說道:「張將軍,你家總督胃口不小啊。」
「國姓爺,我家總督志在天下,並不想在華南這狹小地帶爭得頭破血流,想必國姓爺在這裏,也是受到不少窩囊氣吧?」
鄭成功突然殺氣沖天,張家玉話裏有話,讓他羞愧難當,張家玉也是故意刺痛他。
他的父親鄭芝龍擁護唐王,將唐王變成傀儡,卻又擁兵不前,導致唐王殉國,在殘明勢力中產生非常惡劣的影響,雖然鄭成功和父親決裂,舉兵抗清,但是有鄭芝龍前車之鑑,朱由崧和魯王心有餘悸,不敢重用鄭成功,還要處處提防鄭成功。
被張家玉說到痛處,鄭成功死死看着張家玉,張家玉也不懼怕,說道:「我家總督和福建萬歲爺有一些不愉快,國姓爺可曾知曉?」
鄭成功當然知道朱由崧和陳子壯試圖剝奪秦楚兵權,雙方出現留學時間,最終朱由崧沒有剝奪秦楚兵權,導致秦楚和朱由崧決裂,帶領本部兵馬投奔永曆帝,朱由崧一系軍事實力大不如前。
這件事情也讓鄭成功不會再輕易相信朝廷,朱由崧也因此不能整合軍事力量,渡過長江光復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