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內閣幾人會大驚失色。
那就不得不說駱永勝這條政策的利弊性。
這個政策,用現代經濟術語來翻譯,叫做農牧業剪刀差。
是計劃政策環境下,政府為謀求某一領域快速發展所推行的計劃政策。
好處很突出,壞處也很突出。
但無論好壞,其目的性都是為了服務國家大局。
駱永勝提出的遷民實草原,變耕為牧,就是為了一勞永逸的解決草原危機的一種手段,可以說這屬於國家戰略。
但是百姓不願意去或者去了之後不習慣,導致饑寒交迫怎麼辦。
簡單,國家出台一項經濟上的政策來給兜底。
你想要買糧食、買衣服,國家賣給你,而且價格很便宜。
養出來的牛羊要賣,國家收,而且價格提高兩成。
這一漲一減,讓出來的利潤空間可就大多了。
足夠這些百姓在草原上依舊活的瀟灑舒適。
甚至,會遠比在中原活的更好。
那麼就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人遷徙北上。
人口的基數增大,而且活的又輕鬆舒適,新生兒就勢必然的大量繁衍。
兩代人之後,草原甚至可能出現人滿為患的情況。
大量的漢人就會擠壓甚至完全佔據任何異族的生存空間。
草原接壤到哪裏,這些從小生活在馬背上的漢人就能打到哪裏。
可這樣一來,又會帶來新的問題。
草原強起來了,甚至會比歷史上任何一個誕生的異族都更加強大,而那個時候,中央還能管的住嗎?
如果中央不管,就會導致內部生活在中原的農民非常不滿。
大家都是中國人,憑什麼北方的瀟灑自在,我們苦哈哈的種田卻沒人家活的舒適?
這就會帶來落差。
等到這個時候,就成了中央無法處理的累國之政。
不誇張的說,處理不好,是會亡國的。
這就好比朱元璋定下的祖宗家法,所有宗族都可以領國家俸祿而且買地不用交稅。
最後這條政策拖垮了大明王朝。
鍋讓崇禎一個人背,多少有點不合適。
現在駱永勝要搞農牧業剪刀差,就是再給後繼之君留麻煩,自然內閣幾人齊齊色變。
「陛下。」
寇凖坐不住,直接起身提出了反對。
「這條政策一出,三十年、五十年後,草原百姓勢必會迅速繁衍擴大,屆時恐怕會有尾大不掉的可能性,會累及中央政權啊。」
「朕說了這是計劃政策,不是祖宗家法,豈能一成不變?」
駱永勝定下了一個時間:「二十年,一代人,足夠咱們遷往草原的百姓迅速繁衍和安居了,二十年後,這條政策即刻作廢,朕今年不過才三十多歲,再向老天要二十年的命總可以吧。」
話音剛落,駱玉晟第一個站了起來。
「父皇英明,兒臣附議。」
駱永勝的話都說到了這份上,還真就得駱玉晟第一個站出來表態支持。
不然算什麼意思?
他這個太子總不能盼着駱永勝早死吧。
二十年取消,這個期限選的還算合適,不至於兩頭堵。
就算還有些瑕疵。
萬事萬物哪裏有盡善盡美的呢。
只要利大於弊,事就可以做。
寇準想了片刻,也實找不出其他反對的藉口,當下也是拱手。
「陛下英明。」
英不英明那是以後才知道的事,現在說,也就是起到一個心理安慰的作用。
要是將來這條政策真拖累了中央政權的穩定性,還不知道後人得把駱永勝罵成什麼樣子呢。
其實在懂經濟的人眼中,駱永勝這條政策很容易讀懂。
什麼是剪刀差。
剪刀差只是經濟學領域對這般經濟政策的稱謂而已。
在商品流通領域也叫做價格雙軌制;
若是結合大楚的國情和該項政策以供銷總社來承擔,那麼行政上就叫做統購統銷。
站在國家戰略大局的角度來看,那就是以農補牧。
其目的只是為了保障第一批北遷草原的百姓能夠快速的安定下來並且獲得遠比在故鄉時更舒適、安定的生存生產環境。
外部安全、內部安定,人口數量自然會暴漲。
人口是冷兵器時代的唯一國力啊。
只要人口繁衍速度上來,那麼大草原就真的永歸中原,成為所謂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核心政策定了下來之後,接下來就是建制的問題。
是按照唐朝時那般建立都護府,還是說仿效中原本土建立省府級架構。
駱永勝個人是比較傾向於前者的。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科技水平還不夠。
建立省府級架構,讓中央直接進行垂直管轄,固然可以增強中央集權,可是大草原有多大?
往來的奔波傳信可能就需要幾個月。
這麼搞,只會搞得一團亂。
都護府呢,權力分配上地方佔了不少,具有一定的自治性,省了中央的心。
可是害處也比較明顯,那就是很容易坐大。
地方坐大,就會影響中央的權威。
這也是不得不關切和小心處置的地方。
駱永勝可以保證自己活着的時候草原沒有問題,甚至可以保證三代人之內草原都不出現任何問題,那三代人之後呢?
一百年、兩百年後呢。
草原的官和駐守的將還能老實下來嗎。
誰也不敢說大話,敢在駱永勝面前拍着胸脯打包票。
那就需要在都護府這個制度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優化了。
「朕意,建立漠庭都護府,漠庭都護府施行三軌領導制。」
三軌領導制?
在場的人都錯愕一下,一時間有些沒明白。
自古中原王朝玩的都是單軌領導,地方一把手抓一切,唐朝軍政剝離,也最多勉強叫做雙規制,這個三軌從哪談起?
一些聰明人則都紛紛看向了嚴真。
不用問,這第三軌一定是君衛隊體系。
果然,駱永勝接下來說的話就是點了君衛隊。
「在漠庭都護府籌建漠庭行署,漠庭行署負責漠庭所有具備君衛隊成員身份官員的督察、考核、教育和選用推薦職責。
漠庭都護府負責百姓們的生活、生產職責,負責稅收、購銷、戶籍等日常行政職責。
設立漠庭軍區,負責漠庭一切軍事有關職責,配合漠庭都護府進行兵員招募、傷亡撫恤等工作。
漠庭都護府和漠庭軍區統一接受漠庭行署的權力監管。
而漠庭行署則直接向朕以及中央總署匯報漠庭的一切情況。」
把漠庭的權力一分為三,就成了所謂的三軌領導制。
也可以叫三核心領導。
這倒是有些像明朝省級的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
也是三司分權。
只是駱永勝的安排是把君衛隊的地方行署完全獨立在軍政體系之外,又為其增加了只有都察院才有的官員監察權力。
只不過這裏多了一句。
地方行署可以監管的官員,僅為具備君衛隊成員身份的。
換句話說,如果這個官員不是君衛隊成員,就可以不受地方行署的監管。
可若是他具備這一身份,那就要收到監管。
往大的整體層面來看,就是都察院監管官員、君衛隊又監管都察院。
誰來監管君衛隊呢?
只有皇帝了。
三軌領導,徹底將漠庭的核心權力給一分為三,單一的一個環節出現問題,絲毫不會影響到漠庭大局。
「地方主官五年一換,施行輪調製度,最大程度減少地方權力私相授受的情況,就可以踏實下來了。」
駱永勝微微一笑。
「朕踏實,你們也踏實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