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的財政竟然如此糟糕嗎?
這麼大的一件事嚴永孝當然不敢胡編亂造,所以在駱永勝的質問發出來之後,他便馬上做了詳細的匯報。
「回大王,之所以去歲收入如此之地,是因為去年只有湖北、江西以及最先江南部分地區交了稅賦,其他地方剛剛克定又多在秋收之後,所以全國便都去忙着分地事宜,所以無稅可收。」
有了這句話,駱永勝總算是鬆了一口氣。
實話實講,剛才駱永勝確實是嚇了一跳,以為全國的稅賦真就這麼一點呢,感情是因為各地多是在秋收後統一,錯過了交稅的點。
情有可原,倒是可以理解。
但接下來嚴永孝說的話,又讓駱永勝神情嚴峻許多。
「去歲,僅江西一省便交稅六百九十萬貫,加之湖北的兩百三十萬貫,合併達到了九百二十萬貫,而一向佔據國家財政七成之多的江南,卻只繳納了一千零六十萬貫。
戶部預計,即使明年全國按時足額澆水,只怕國庫歲入也很難達到三千萬貫。」
這一刻駱永勝實打實坐不住了,他將目光看向寇凖。
「閣老,孤自去年興兵離開南昌,今朝才算回來,對政務多有耽擱,這個情況是什麼原因。」
現在國家財政出現那麼大的問題,寇凖作為內閣首輔,不找他找誰?
諾大一個國家啊,怎麼就一個改朝換代的功夫,財政就腰斬到了這般田地。
寇凖也知道駱永勝現在一定是心情極差,別說後者了,他作為內閣首輔,國家財政如此窘迫,也是面上無光。
遂起身請罪,卻見駱永勝擺手。
「請罪沒有任何意義,孤現在只想知道,為什麼我大楚的財政如此之惡劣。」
按說現在天下均稅賦,也沒了免稅階級,國家的財政應該更好才對,沒道理攔腰斬斷啊。
寇凖作為趙宋時期的三司使,對此當然心知肚明,解釋道。
「先宋時期,國家的財政主要來源並不是靠田賦,而是江南與京畿的商稅。」
「我大楚沒有商稅嗎?」
「可我大楚,沒有商人啊。」
這話說的駱永勝為之一怔,而後傻眼。
「先宋時期,士商其實是一個整體,有士的宗族門閥必有豪商,說句慚愧的話,便是臣渭南老家也有宗族子弟科舉不第而經商者。
我大楚統一的過程中,對風評極差的士族、地主近乎趕盡殺絕,同時也斬斷了這個國家近八成的商人,而大商人,更是基本斬殺殆盡。
連商人都沒了,哪裏還有商業行動呢,而沒有經商買賣,商稅又從何而收。」
這個國家已經按照駱永勝的想法被洗成了一張白紙,而一張白紙,怎麼會有繁華的商業行動呢。
駱永勝算是聽明白了,現在他的大楚,已經沒有所謂的資產階級了。
在這次波及全國的大亂中,資產階級已經和舊士族全部被清理的差不多了,士農工商,大楚現在只剩下工農了。
沒有舊士族也沒有商人。
什麼都沒有,當然簡單純粹。
「要不然,咱們的國庫怎麼會抄出幾億貫來。」
駱永勝閉上了眼睛,他現在有些頭疼。
這時候他突然想到了朱元璋。
老朱同志的大明王朝就是一片廢墟上建立的,而且老朱還全國禁商,但洪武朝反而成了明朝國力的最鼎盛時期。
比永樂朝還猛。
見駱永勝閉目不言,寇凖便繼續開口道:「大王,眼下各省建制基本完成,物價司、官辦鹽鐵、官辦商號,百姓的一切生活所需都可以在朝廷的定點商號買到,物價又定了紅線標準,沒人願意經商了。
這是全國一鍋飯,分給所有人吃,這樣的政策環境下,恐怕不會有商人,就算有,也很難出現大商人,國家的財政恐怕近幾年都不會景氣。
臣斗膽,還是覺得應該適當放寬些吧。」
駱永勝閉上了眼。
不經商,國家的財政就一定沒法得到改善嗎?
周公旦那時候也是全國禁商,杜絕商人,能實現國家大同、國民小康嗎?
還是說支持商人,通過適當放寬政策來讓一群人先富起來,以先富帶後富?
都是摸着石頭過河啊。
想了許久,駱永勝最終睜開了眼。
「不改,全國禁商!
民間除了手工業作坊、釀酒、茶館、酒樓、飯莊、青樓等人對人的服務性商業行為允許存在以外,所有買賣貨物的商號都不允許開設。
要將官辦的商號,以後官辦的也不用商這個字,改叫供銷社,把供銷社開到縣一級,百姓所有的日常所需都可以在供銷社買到,貨價嚴格按照物價司指導政策來走。
全面杜絕商人從中倒買倒賣的牟利行為,百姓如果想要賣糧、賣手工品也可以賣給供銷社,不給地方惡霸、村霸壓價收糧、收物牟利的機會。
凡是倒買倒賣的一律為非法經商,從事經商而不事生產者,地方要一律嚴懲,視其情結判處十年以上勞期直至死刑!」
沒有商人的國家一定窮嗎?
未必!
沒有商人的國家一定弱嗎?
也未必!
無論是改革還是將國家專政走到底,對現在的大楚或者駱永勝來說,都是摸着石頭過河。
既然都是摸石頭過河,那就只能選一條。
駱永勝就不信,全面禁商之後,大楚還能亡國不成!
全面鼓勵自由資本的趙宋被各種異族政權吊打,而全面禁商的洪武朝,都能打到貝加爾湖端了蒙古人的老窩。
一個沒有商人的洪武朝歲入比全面放開經濟,甚至號稱資本主義萌芽的明中後期多了近十倍。
可見萬事無絕對。
或許這般舉例子並不妥當,但矛盾論大家都懂。
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壞。
現在駱永勝定下了第一個國家目標,可國家沒錢,沒法實現,怎麼才能擠出錢來,成了全國上下都要去思考的事情。
「全面禁商,堅定不移的全盤推動國家專營,將制度性專權先深入貫徹到縣一級,而後由地方君衛隊努力下鄉村宣導,孤就不信,國家離了商人還能活不了!」